《三国演义》相关电视剧及版本介绍
一、1994 年版《三国演义》
集数:84 集
导演:王扶林等
编剧:杜家福等
主演:孙彦军、唐国强、鲍国安、陆树铭等
二、2010 年版《三国》
集数:95 集
导演:高希希
编剧:朱苏进
主演:陈建斌、倪大红、于和伟、陆毅等
三、《西游记》相关电视剧及版本介绍
【86 版《西游记》】
孙悟空:六小龄童(此版本后来补拍,直到 1999 年才拍完,2000 年春节与观众见面)
【1996 年 tvb 拍了《西游记 1》】
孙悟空:张卫健
【1998 年 tvb 版《西游记 2》】
孙悟空:陈浩民(记得这两部当时合起来是一部,从百科名字标 1 和 2 可看出,一开始是张卫健演,后来换陈浩民,一个帅气版一个搞怪版)
【2002 年齐天大圣孙悟空】
孙悟空:张卫健
【2009 年《西游记》浙版】
孙悟空:费振翔
【2010 年《西游记》张纪中版】
孙悟空:吴越
《三国演义》版本分类及特点
按照产生时间先后顺序,学术界一般把《三国演义》版本分为四大类:
通俗演义版本类
志传版本类
批评版本类
毛氏版本类
在众多版本中,最引人注目的是嘉靖本和毛宗岗本:
嘉靖本:因其卷首附有明嘉靖壬午元年(1522)修髯子(张尚德)引言而得名,又因卷首另附有弘治甲寅七年(1494)庸愚子(蒋大器)序文,遂被一些人称作弘治本,更有人以此臆测在此本之前还刊刻过更早的弘治本。但从现存资料看,并无弘治本称呼,且弘治甲寅距嘉靖壬午仅二十八年,若弘治本流行,明后期刊本应以此为祖本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嘉靖本第 12 卷第九则《张永年反难扬修》的一条注释有力说明在此本之前确曾存在一种或数种版本,该本为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,黑口,无图,半叶九行,行十七字,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南京、兰州均有藏,日本文求堂主人藏残本缺第一本,日本德富苏峰藏残本存七、八两卷。
毛氏版本类:毛宗岗本对《三国演义》进行了修订,在情节、人物等方面有较大改动,对后世影响深远。
《三国演义》的主题及历史意义
主题:
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,如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、勇等核心因素。
通过魏、蜀、吴三国的故事,揭示了“天下大势,合久必分,分久必合”的历史发展规律。
自始至终贯穿着“拥刘反曹”的思想倾向,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、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、反对动乱的愿望。
通过“桃园结义”的故事,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,表现出明显的“信义”思想。
通过三国之间各种事件,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。
历史意义:
用比较成熟的演义体小说语言,塑造了四百多个人物形象,描写了近百年的历史进程,创造了新型小说体裁,当时读者“争相誊录,以便观览”,也刺激了文士和书商编写出版同类小说的热情,自嘉靖以后,各种历史演义不断问世,今存明、清两代的历史演义约有一二百种之多。
名播四海,受到外国读者欢迎,在明隆庆三年(1569)已传至朝鲜,崇祯八年(1635)有明刊本入藏英国牛津大学,自日僧湖南文山于康熙二十八年(1689)编译出版日文本《通俗三国志》之后,许多国家都有本国文字的译本,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,对其作出有价值的探讨和极高的评价。如清代乾隆年间,有一侍卫被擢拔为荆州将军,因荆州连关公关爷爷都守不住而不乐反哭,从侧面反映出《三国演义》对后人精神世界影响之深,让这位老兄拎不清文学与现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