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演义》中的“三绝”
一、义绝关羽
关羽(160-220 年),本字长生,后改字云长,河东郡解县(今山西运城)人。早年跟随刘备辗转各地,曾被曹操生擒,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,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。
桃园三结义:关羽杀了恶霸熊虎父子,逃逸江湖五六年。后在涿郡观看朝廷招募义兵的榜文,结识刘备和张飞,次日于张飞家乡桃园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,誓言不求同生但求同死,从此三人同心协力开创大业。
斩颜良诛文丑:白马对战,颜良连斩曹几员大将,曹操请关羽出战,关羽奔马战颜良,颜良来不及问是谁,已被斩下首级。袁绍派文丑追杀曹操,关羽纵马提刀,不到三回合,文丑心怯绕河而逃,关羽驱马一刀将文丑斩于马下。
二、奸绝曹操
曹操(155 年-220 年 3 月 15 日),字孟德,一名吉利,小字阿瞒,沛国谯县(今安徽亳州)人。
割发代首: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,曹操命令官兵不准践踏麦地,否则杀头。官兵们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蹬过麦田,曹操骑马时,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马,马蹿入田地踏坏一片麦田,曹操遂割发代首。
赤壁之战等战役:东汉末年,曹操、袁绍等军阀连年混战,曹操势力逐渐壮大。赤壁之战中,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,后又在诸多战役中与刘备、孙权等势力交锋,虽历经挫折,但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。
三、智绝诸葛亮
诸葛亮(181 年 234 年 10 月 8 日),字孔明,号卧龙,徐州琅琊阳都人。
初出茅庐:刘备因力量太弱连连失败,得知诸葛亮在隆中隐居后三次拜请其出山。诸葛亮出山后,帮助刘备扩充军力,在新野县城附近的博望坡设下埋伏,派赵云引曹军入博望坡放起火来,曹军死伤惨重,此役诸葛亮旗开得胜,扭转刘军败局,关羽、张飞等佩服不已。
火烧新野:火烧博望坡后,曹操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,诸葛亮留下空城,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,夜里狂风大作,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,大火烧起,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,大败而归。
其他重要故事
三英战吕布
刘备有心抱负天下,关羽、张飞二人身怀绝技未得展示,此前关羽斩杀华雄初显本领。袁绍派出八路诸侯前往虎牢关迎敌,曹操引军于两关之间接应。吕布出战英勇无敌,刺死方悦、穆顺,砍伤武安国,又战败公孙瓒。张飞挺矛出战,与吕布酣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,关羽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夹攻,三匹马丁字儿厮杀仍未战败吕布,刘备举双股剑助战,四匹马像走马灯一样厮杀,吕布终于抵挡不住败回虎牢关。
孔明出山
初春,刘备择选吉日再往隆中求贤,关、张不悦但勉强相随。刘备三顾茅庐,适逢诸葛亮在草堂午睡未醒,备吩咐关、张在门外等候,自己徐步而入,屏气立于阶下恭候,直到诸葛亮醒后入内相见。两人交谈后,刘备深受教益,茅塞顿开,拜请孔明出山相助,孔明感其真诚答应出山,随刘备同赴新野。曹操欲平定江南,聚集文武商议南征,徐庶称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,刘备得之便如虎生双翼,夏侯惇请命生擒刘备和孔明,曹操命夏侯敦等统兵十万进军新野,刘备请诸葛亮破敌,诸葛亮调兵遣将,成功在博望坡设伏大败曹军,至此关、张心服孔明。